手机版
发发网 >> 娱乐综合 >> 正文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2023-04-19 16:06来源:发发网编辑:老狼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因为有些人真的很闲,想象力也太丰富,刘备晚年不可能杀死诸葛亮,反而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现在网上有种说法,说在刘备临终前托孤时,故意用“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来试探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应答稍有差池,那么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就会冲出来,将诸葛亮杀死。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而且太年轻太天真。这种试探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回答。不要说诸葛亮这种忠心赤胆的人回答不会错,就算换成曹操、司马懿在这个场合下,也肯定会表现的非常完美,做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刘备也是混江湖多年的人了,见识的场面多了,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异心,这个时候做试探除了增加诸葛亮的警惕之外毫无意义,他怎么可能会做无用功。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而且经过夷陵之败,蜀军主力损失殆尽,而魏吴对蜀汉又是虎视眈眈,可以说内忧外患。而蜀汉内部派系林立,人数最多的益州集团刚刚归附不久,人心不稳,刘备依仗的荆州集团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惨重,而且失去荆州以后也是后继乏人。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可以选择托孤的人选可以说除了诸葛亮之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他即使真的不信赖诸葛亮,此时也别无选择。

所以这个时候刘备说的话,只可能是肺腑之言,而非试探。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白帝托孤”的全过程。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三国志 先主传》: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三国志 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 李严传》: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诸葛亮集》(备)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从“白帝城托孤”的相关史料记载来看,刘备作为一国之主,在临终前不仅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自己最“宠爱”的丞相,还嘱咐自己的儿子们要听从诸葛亮的指导,以表达出他对诸葛亮的意向和情款。

不过也正刘备对诸葛亮说得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非常之言却引发后世对刘备托孤的种种猜测和议论。

那么历史上,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第一种: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 先主传》中对此评价是:“先主临终把国家和遗孤都托付给诸葛亮,而从心底毫无二意,这实在是君臣之间最为大公无私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楷模。”(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东晋史学界常璩在《华阳国志 刘先主志》里也表示认可陈寿的观点。

第二种:另一位东晋史学家——孙盛则否定陈寿等人的观点。他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说道:“只有依仗大道,扶持正义,使体制完备,信用顺从,然后才能辅佐君主,完成功业,最终成就大业。刘备给诸葛亮的遗命,实在太胡涂了!后世有人说,刘备这是为了表达他委托给诸葛亮的诚意,而且是以此统一蜀国的人心有德君子说:不对,如果所托付的人是忠臣贤良,就不必这样去教诲他,如果不是合适的人,则不应该开启这篡权叛逆之路。因此古代天子的遗诏,必定要留下告谕之言。欺诈不实之辞,决不是托孤该说的话。幸而恰好刘禅香庸软弱,没有猜忌阴险之心,诸葛亮威严而有大略,足以约束和制止那些敢于反对的人,因此没有产生二心的条件。不然的话,恐怕一定会产生疑忌和嫌隙,导致为非作歹的不逞之徒制造祸乱啊。把这样的事称为变通的办法,不是也很胡涂吗!”(夫杖道扶义,体存信顺,然后能匡主济功,终定大业。语曰弈者举釭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备之命亮,乱孰甚焉!世或有谓备欲以固委付之诚,且以一蜀人之志。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讬孤之谓。幸值刘禅闇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谓之为权,不亦惑哉!

第三种:清代编修的《通鉴辑览》对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如此评价:昭烈皇帝与诸葛亮平日常以鱼水自比。然而,诸葛亮为人是否忠贞,昭烈皇帝又怎么会不了解?为何要在托孤之时说出这样的猜疑之言。他无非是逼迫诸葛亮说那句:“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话而已。”康熙皇帝甚至引发感叹,认为整个三国时代都“以谲诈相尚,鄙哉”。

到了现在,更有甚者脑洞大开。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他们认为:“白帝托孤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的典型事列。他担心诸葛亮大权独揽,有谋反之心,因此故作试探。如果诸葛亮敢答应,立刻就会有暗中埋伏的五百名刀斧手冲出来,将诸葛亮杀掉。”

按照他们的意思,刘备说的这句非常之言,就是为了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甚至有逼迫诸葛亮表忠心的嫌疑。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不过,只要我们深入分析这些“阴谋论”的话,便会发现这些论点都根本站不住脚。它们共同的“槽点”不是把刘备想得太腹黑,而是把刘备和诸葛亮君臣想得太智障。刘备虽然不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是他看人的眼光却是三国时期最毒辣的一位。如;庞统、邓芝、马忠、杨仪、李恢等人都是与他经过谈话后,被其认定为人才,最终受到赏识和提拔。从这种种事情可以说明,刘备在识人方面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因此,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为人,刘备平时会看不出来吗?难道非得等到最后的危急时刻,才去试探他对蜀汉政权是否忠心?就算被刘备发现诸葛亮是个“二五仔”,刘备一位将要入土之人,又如何逼迫诸葛亮向蜀汉尽效忠心呢?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那么,刘备对诸葛亮既然是信任有加,又为何要多此一举对诸葛亮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呢?”

对此,田余庆认为:自古以来皇帝托孤都是着眼于稳固自己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的实际地位。如果不是当时形势所迫,皇帝是绝不会对顾命大臣许出“自取”神器的诺言。其实就在刘备称帝之时,蜀汉在蜀的根基还不算太牢固,加上夷陵兵败,更是让益州内部一些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因此,刘备除了托孤诸葛亮以外,还托孤了李严。

而他之所以还安排了李严,就是因为李严是刘璋的旧部。这是刘备为了表示自己尊重“新人”、“旧人”两派的利益。更是让李严维定旧人势力,使旧人势力能够为刘禅效力。另一方面,刘备又担心李严有朝一日会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威望来威胁蜀汉的统治,让旧人势力把本来的“主从关系”颠倒过来,因此他需要一个人能够控制住李严。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刘禅是指望不上了,所以唯一能够托付的也只有“新人”势力中的诸葛亮。

刘备当着蜀汉群臣的面,对诸葛亮说那句非常之言,就是为了赋予诸葛亮特别的权力。万一蜀汉混乱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特许诸葛亮从幕后走上前台自取帝位以控制局面。当然刘备也不是真的让诸葛亮自取帝位,只是有此授权以防不测罢了。

在此之前,诸葛亮便已经是以丞相领尚书事加假节了。李严这个尚书令只能据守永安,实际就是个摆设,所谓的“统管内外军事”也只限定在永安,根本就起不了刘备原来许诺他的辅佐作用。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只能说阴谋论看多了

刘备托孤时的安排是完全根据当时蜀汉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我们从后来三国的历史来看会发现,曹魏和东吴都有发现因托孤不慎,而引发的一系列宫廷争斗和流血政变。唯独蜀汉至始至终内部都比较稳定,既没有出现权臣专政,更没有神器易主,可见刘备临终安排的明智之处。

推荐文章

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 刘邦只能哑巴吃黄连
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 刘邦只能哑巴吃黄连
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吕后给刘邦戴绿帽子这事儿...
查看详情>>
吕后杀韩信的方式 具体操作起来简单极了
吕后杀韩信的方式 具体操作起来简单极了
吕后杀韩信的方式?韩信死的时候,刘邦不在现场。所以...
查看详情>>
丧偶式婚姻什么意思 原因各种各样无非几点
丧偶式婚姻什么意思 原因各种各样无非几点
丧偶式婚姻什么意思?丧偶式婚姻理论上来说是对婚姻的...
查看详情>>
直男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大致简单分为ABC三类
直男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大致简单分为ABC三类
直男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在一般常态情况下性取向为喜欢...
查看详情>>
韦太后一天接待105人是真的吗 分析一下她遭遇的悲惨经历
韦太后一天接待105人是真的吗 分析一下她遭遇的悲惨经历
靖康之乱,让整个北宋皇室蒙羞,其惨状史无前例。韦太...
查看详情>>
张继科没睡醒国外评价 即然回归国乒就要树立榜样
张继科没睡醒国外评价 即然回归国乒就要树立榜样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体坛上多年都处于不败的霸主地位,...
查看详情>>
南宁捡尸门6p什么梗 捡尸是什么意思啊违法的但是为啥还是很多人去
南宁捡尸门6p什么梗 捡尸是什么意思啊违法的但是为啥还是很多人去
捡尸是什么意思啊?第一次知道“捡尸”这个...
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09-2023.发发网(www.faxingchina.com) 备案号:豫ICP备19035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