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功绩彪炳。按理说,这样以为伟大的君王,理应得到后人的赞扬。然而后世之人提起秦始皇的第一反应,却是暴君。
后世指责秦始皇为暴君的理由,除了秦法严苛以外,无外乎两点—焚书和坑儒。然而,焚书和坑儒真正的过程并非如字面意思那么残暴,且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并不是秦始皇无的放矢。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和影响:
焚书与坑儒一、焚书
焚书的起因很简单。某一天,秦始皇在宫殿内大宴朝臣。作为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存在,秦始皇对自己自然也是十分满意的,他也乐于听到朝臣们夸赞自己。
然而,在一堆拍“彩虹屁”的朝臣中,出现了一个异样的声音,他没有像别人一样赞扬秦始皇,反而反其道而行,对秦始皇最中意的杰作,郡县制提出了异议,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淳于越。
淳于越公开反对郡县制,希望秦始皇恢复西周之时的分封制。秦始皇听到这样的说法,自然十分不喜。但是他还是秉持着一个皇帝应有的度量,没有当场发火,而是让群臣讨论这一问题。
李斯作为秦始皇政策最坚定的执行者,自然知道秦始皇心中所思所想,于是,他便向秦始皇建议,除了秦国的历史和一些日常所需的书籍,其他学派的书籍和其他国家的历史书籍,都要焚烧。
然而,这种焚烧只限于民间,秦宫不在此列。也就是说,秦始皇只是想控制民间的思想,而不是真的要烧毁这些书籍。
二、坑儒
坑儒和焚书并不是一起的,它们完全是两件事情。众所周知,秦始皇晚年沉迷于长生不老之药,因此信赖方士,以求仙药,比如著名的徐福。
不过,这世界上哪有长生不老之药,因此那些方士知道自己无法顺利交差以后,可能没什么好下场,于是就干了最后一票,就逃走了。他们逃走之时,还顺便骂秦始皇残暴。
秦始皇自然受不了这种窝囊气,于是就发生了坑儒事件。按理来说,坑儒的主体应该是方士,但是这种牵连甚广的事情,很难说不会牵连儒生。因为这种长生不老的传说本身就流传在齐鲁大地。而齐鲁大地又是儒家的发源地。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否残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其实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焚书。焚书的过程,上面已经提得很清楚了,其目的也很明显,为了统一思想,更好的统治国家。
这本来就无可厚非,汉武帝之时,为了统一思想,也曾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焚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其影响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儒学发展愈发壮大, 其余学说则慢慢消亡。
至于坑儒就更简单了。一群人骗吃骗喝,完了还要骂你,别说秦始皇是皇帝了,就是普通人,也要发火。两者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普通人造成的破坏力没有秦始皇大。
还是拿汉武帝做对比。秦始皇坑儒的起因是因为秦始皇沉迷于长生不老之药,这种事并非秦始皇一个人在做。汉武帝也做过,当然了,结局也是被骗失败。
而秦始皇通过坑儒牵连的人数,更是远远没有汉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来得广。
因此,说秦始皇残暴却是是不合时宜的。
始皇帝绝不是嗜杀之人,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去帮他一统天下了历史对始皇帝的性格多为负面评价,动不动就说他残暴嗜杀,然而没有一个君主能凭借屠刀就真正建立起一个大一统帝国,始皇帝必定也是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和法律才可以赢得众人拥戴,否则人人自危的大秦朝野,又有何能力去平定六国,一统天下
因此始皇帝焚书坑儒,那必定是这些人多少犯了规矩“焚书坑儒”是两件事,具体指的是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但这400多人实际上没多少儒生,一大半都是方士,比如侯生、卢生等,这些人骗始皇帝可以寻找到长生不老药却始终徒劳无功,溜了。始皇帝当然勃然大怒,这是欺君之罪啊,因为这个理由,始皇帝大开杀戒。
至于焚书,这是因为始皇帝为了稳固江山,禁锢思想,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的确是禁锢了文化发展,但从维护大一统帝国的稳定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娱乐综合]编辑:洋洋2023-05-07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也许他是一个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人,也许是一个饿的饥不择食的人。正因为有了种种这种的人,才推动了社会前进的车轮,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有人倒下,也有人大步前进。美好的东……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5-07
金国灭亡惨状,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吧,毕竟这是两个国家的世仇,可不是随便能化干戈为玉帛的。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在以前金国那样对待宋朝皇室呢,所以,该来的都会来的,哪怕最后金国的……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5-0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长得美貌异常,胆子大得吓人。无需质疑,武则天的执政能力非常突出,李治在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左右朝政了。唐高宗驾崩之后,武则天更是一手遮天,两个儿子先后……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5-07
煤炭为什么涨价的这么厉害:一是疫情影响,进口煤减少;二是冬季来临,供暖用煤量增大;三是经济恢复期用电量增加;四是资本运作囤货过多,有钱人囤货挣钱。物以稀为贵,当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新……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5-07
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堪称古代哲学中的经典之言。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说,坏事中可能蕴含着好事的因素,而好事中也可蕴含着坏事的成分。祸与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