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比较喜欢进行一些猜想,比如有关未来人类生活的十大猜想等等,在数学界猜想等也是比较盛行的。哥德巴赫也有一大重要猜想,也就是“1+1”猜想,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意思,哥德巴赫猜想被证实了吗。
哥德巴赫猜想是最广为人知的数学难题,中学生就都知道这个猜想:“所有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质数)的和”。这个猜想有个简称叫做1+1,这是个引起了很多误解的叫法,为什么哥德巴赫猜想会被称作1+1呢?
有人说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1+1=2,这个是基本的一年级数学题,这个说法有点离谱了。还有人说1+1=2不是小学算式,其中1+1代表一个质数加另一个质数,2就代表偶数。首先1不是质数,2也不是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偶数,猜想中最小偶数是6。再就是即使1可以代表质数,2也可以代表大于6的偶数,那也不能写成1+1=2,因为这个算式语言表述应该是:“两个质数的和是一个偶数”。这个也比较简单啊,根本不需要哥德巴赫猜。
为什么被称为1+1呢
哥德巴赫猜想常被称为1+1,没有后边的=2。那么被称为1+1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哥德巴赫猜想虽然看着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看懂题目了不一定会做,甚至很多人连思路都没有,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
殆素数
殆素数就是素因子个数不多的正整数。现设N是偶数,虽然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足以证明它能够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即N=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都不太多,譬如说素因子个数不超过10。用“a+b”来表示如下命题: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显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在这一方向上的进展都是用所谓的筛法得到的。
“a + b”问题的推进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到这里研究就截止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其他进展,甚至有很多数学家认为陈景润的定理是殆素数方法的极限,也就是说殆素数的思路根本证明不了哥德巴赫猜想。
虽然这种办法还可以最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却给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个令人误解的名字——1+1。
结语:这个研究过程是不是非常有趣,当然数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过程中也有数学三次重大危机,但是最终结果是好的就够了。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5-20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其中康熙被尊称为千古一帝。他一生有35位皇子,虽然康熙在二子一岁多的时候早早立为太子,但在康熙晚年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传位之路……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5-20
在古时候有非常多的刑罚,形式都极为残忍,尤其是满清十大酷刑更是恐怖,其中不仅仅是有车裂和凌迟这样血腥的刑罚,还有很多专门针对妇女淫乱罪的木马刑,受罚的女犯人可以说是受尽屈辱,那么木马刑……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小新2023-05-20
韩国导演一直都是非常敢拍的,而且韩国对于题材的限制不大,甚至他们甚至都敢拍政客。韩国电影也一直比较注重现实题材,有不少电影是根据现实拍摄的,比如说那个叫做素媛的著名电影就是根据真实案件……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嫣然2023-05-20
宝马山双尸案事件始末,宝马山双尸案是怎么回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香港宝马山双尸案,该案件不仅轰动了中国,还轰动了英国。一对英国留学生在香港被残忍的杀害,女子则被多人多次侵犯致死。宝马山……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小新2023-05-20
关于灵异事件,相信在每个地方多多少少的都有一些关于灵异的传说,下面小编要说的就是我国的山城重庆。说到重庆灵异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的就是2009年重庆红衣男孩事件,当年可以说是轰动了整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