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为什么死了?吕不韦因嫪毐事件被罢官,后来秦始皇下令他全家移居巴蜀,吕不韦担心被害,就自杀了。很少人知道,吕不韦死后还为秦国做了一个巨大贡献,对秦国发展意义重大!
嬴政继位后吕不韦任相邦(即丞相),号“仲父”,食邑十万户。因嬴政年幼,秦国的政事实际上完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后来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嫪毐淫乱后宫,并企图谋反的事件。嫪毐事件吕不韦自然难逃干系,毕竟嫪毐是由他引荐给赵太后的。秦始皇有心诛杀吕不韦,但碍于吕不韦的势力太大,替他求情的人太多,秦始皇只能将吕不韦罢职。
罢职后,吕不韦依旧门庭若市,三千门客,及各国使者络绎不绝地造访。这让秦始皇非常担心,一个罢职的国相仍有这么大影响力,既是对国君的威胁,一旦跑到别国也必然危害秦国。
于是秦始皇切责吕不韦,并下令他全家迁移巴蜀。吕不韦明白了,秦始皇实际上对他起了戒心,早晚会杀掉他。为了不影响家人,他选择了饮鸩自杀!
其实,吕不韦之死是必然的,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必然结果,即便没有嫪毐事件,秦始皇早晚也要清算吕不韦。吕不韦名为自杀,实为秦始皇逼杀!
二、“逐客事件”吕不韦死后不久,秦始皇颁布了一道法令:逐客令。法令规定,所有在秦的六国之人,必须在期限内离开秦国!
逐客事件跟吕不韦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吕不韦是卫国人!当时,秦国接连爆发间谍案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国渠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让秦国人对在秦的六国人深恶痛绝,驱逐他们成了社会共识。
吕不韦事件成了“逐客事件”的助推器。
后来,吕不韦的一个门客——李斯,成功逆转了“逐客事件”。他给秦始皇上了一道著名的《谏逐客书》,秦始皇这才意识到,逐客对秦国来说就是自断其臂的愚蠢行为,于是收回了“逐客令”。
三、逐客事件的本质及吕不韦的贡献其实,逐客事件的本质,是秦国老贵族为谋取自身利益,与吕不韦、李斯为代表的六国客卿势力的一次较量。
随着六国大量人才的涌入,秦国老贵族在政坛的地位大大削弱。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以吕不韦事件等为由头,妄图重现老贵族的辉煌。
吕不韦此时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门客势力帮他打赢了这场斗争。可以说,没有吕不韦留下的政治遗产,秦国很可能走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圈子,伴随人才走向的巨变,谁敢说战国形势不会发生巨变?
另外,正是由于吕不韦之死,让秦始皇真正认清了六国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从此,秦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容纳六国之才,也割断了六国输血的脐带!
死后能做出如此大功,吕不韦恐怕自己也没想到吧。
关于吕不韦之死,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记载:“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关键就在“稍侵”二字,稍,逐渐的意思。侵,逼迫的意思。但是究竟是秦王逼迫吕不韦,还是吕不韦逼迫秦王呢?实际上都可以讲得通,后文再细说。
如果是秦王逼迫吕不韦,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吕不韦自认为被秦王逐渐逼迫,压力很大,害怕日后被诛杀,所以喝下毒酒自杀了——吕不韦是被逼无奈自杀的。
如果是吕不韦逼迫秦王,这句话则可以理解为:吕不韦自认为之前逐渐逼迫秦王,做得有点过分,害怕日后被诛杀,所以喝下毒酒自杀了——吕不韦羞愧恐惧自杀的。
针对两种不同的解读,我们分别加以分析。
吕不韦被逼无奈自杀先说第一种解释,吕不韦是被逼无奈自杀的,据史料记载,这里涉及到两件事。
其一,秦庄襄王病逝之后,吕不韦与太后私通。然而,秦王一天天的长大,吕不韦清醒地意识到长此下去将会使自己的政治前途毁于一旦。于是决意断绝与太后的私情,但是又害怕太后因不耐寂寞而迁怒自己。最终吕不韦找到了一个脱困的办法,从市井中寻觅到了一个性能力特别强的无赖嫪毐,然后凭借自己和太后的摄政权力,绕过了王室严格的宦官检查制度,将假阉宦嫪毐送到了太后的寝宫。从此,吕不韦便脱身了。然而,令吕不韦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嫪毐,几年之后,公然发动叛乱,趁秦王行加冠大典之机,发兵攻杀秦王嬴政。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政治事件。不过英明果决的少年秦王,成功地平定了嫪毐之乱。之后,在审理清查嫪毐叛乱事件的过程中,吕不韦私进嫪毐的事件被人揭发,依照秦法,吕不韦的连带责任是一定要追究的。秦王对吕不韦的最后处置是——罢免丞相职位,保留文信侯爵位,移居洛阳封地。
其二,吕不韦回到洛阳封地之后,山东六国人士奉其为英雄,年余之间,按照史书的记载是:“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嬴政基于政治警觉,顾忌吕不韦与山东势力结盟反秦,故此,特别下了一道王书,严厉指斥了吕不韦,并下令其迁徙巴蜀,远离中原。
吕不韦因嫪毐事件,先是被罢免丞相职位,移居洛阳。之后在洛阳期间,又被秦王严厉指斥,并被要求迁徙巴蜀,远离中原。吕不韦自感秦王一步步进逼,总有一天会找个理由杀了自己,于是被逼无奈,喝下毒酒自杀了。
吕不韦羞愧恐惧自杀再来说一说第二种解释,这里涉及到三件事。
其一,吕不韦私通太后,又私进嫪毐。这一作为,直接导致了天下最大的王室淫秽乱国丑闻,非但给秦国王族带来了难以洗刷的耻辱,而且给国家带来了空前的政治动荡。其中少年秦王嬴政可以说是最大的受害者,不仅颜面扫尽,而且险些被杀。作为顾命辅政大臣的吕不韦,在其摄政期间,可曾考虑过秦王的感受,他的这一作为,又何尝不是对秦王的一种蔑视和逼迫?然而,当吕不韦私进嫪毐被揭发后,以嫪毐事件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秦王怎么处罚吕不韦都不为过,包括依法杀了他。但秦王选择了从轻处理,只是罢免了吕不韦的丞相职位,保留了他的文信侯爵位和洛阳封地。
其二,吕不韦决意散尽千金之财,扶持嬴异人登上王位,弃商从政之后,绝不只是谋求一个丞相官位。吕不韦有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的理想和抱负,植根于他组织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这部大书之中。然而,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和政见,与奉行法家思想为基本国策的秦王嬴政集团存在巨大的分歧,两股政治力量或明或暗地在一直较量着。当吕不韦发现自己的政见不被秦王嬴政集团所采纳时,又不甘心冷漠埋没,他选择了以“一字千金”征求纠错的方式公开《吕氏春秋》,实际上是要获取民心的支持。这是公开向秦国主流法治理念的挑战,也是公开向以嬴政为首的秦王政治集团的逼迫。
其三,吕不韦移居洛阳封地期间,非但不思悔过,反而高调接纳山东六国人士,年余之间,宾客盈门,高鹏满座。以吕不韦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以吕不韦在山东六国间的崇高声望,他的这一作为又何尝不是在挑战秦王政治集团,逼迫秦王嬴政?从政治原则与国家安全意识出发,秦王嬴政迁徙吕不韦的做法,使其远离政治中心,并没有错误。
所以,当秦王嬴政给吕不韦下了一道严厉的斥责王书时,吕不韦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做的有点出格了,于是羞愧恐惧自杀了。事实上,秦王并非要杀他,只是令其迁徙巴蜀,远离政治中枢。如果秦王嬴政果真要杀他,当年的嫪毐之乱完全可以依法杀了他,何必这么弯弯绕。
关于吕不韦之所以自杀,还有一种揣测,在嫪毐事件中,吕不韦被追责,但处罚不重,保留文信侯爵位移居洛阳,这一处罚,实际上仍然给吕不韦重回政坛,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但一年之后,秦王嬴政再度下书,责令吕不韦迁徙巴蜀,这意味着秦王主流集团已经彻底拒绝了他的治国政见,并对他有了很强的戒惧心理,自己重回秦国政坛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了。
对于一个有着极高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大政治家来说,政治目标的彻底丧失,导致其精神走向崩溃,进而选择自杀,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4-21
直男癌的4大特征,个人理解直男癌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1、活的很自我,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2、对其他人经常有看不惯的想法,只要不符合他的内心世界的标准就会不满3、会有一点大男子主义……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4-21
已经权倾天下的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三个字:不划算。为什么这么说?曹操不称帝,就可以继续做他的魏王,继续做他的丞相,继续做他不是皇帝的皇帝。因为他手里握着大汉王朝朝廷,手里握着大汉天子-……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小新2023-04-21
杨钰莹一生未嫁的原因,恐怕最大的原因是那个红楼事件!再一个虽然保养的不错,毕竟年龄在那里,没钱没势想娶的她未必看得上,当然男方家里也很难认同!有钱有势的压力比较大,不太可能为了制造噱头……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洋洋2023-04-21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我认为至少目前是的,至于以后人类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后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后都信仰了神学,比如亚里士多德,牛顿,哥白尼,爱因斯坦等,有很多科学家还是把自己……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4-21
婚姻对许多艺人而言,都是形式,黄晓明和Angelebaby也不例外!虽然她们曾高调结婚,那炫耀的不是爱,是实力,资本的实力!真正的爱,不需要炫耀!黄晓明和Angelebaby,和大多数艺人一样,都有各自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