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简介,公元15世纪初,蒙古分裂为瓦刺和鞑靼两部分。后来瓦刺打败鞑靼,统一了蒙古各部。势力强大的瓦刺不断地岀兵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攻打明朝。操纵军政大权的宦官王振,企图侥幸取胜。明英宗受王振挟持,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未做充分准备,就率20万大军亲征。当军队抵达大同时,听到前方失利的消息竟不战自退,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南)被瓦刺军包围。也先见明军人多,硬攻难以取胜,于是派人下书诈和,英宗轻信敌方诡计。也先乘明军不备,指挥大军冲杀,致使明朝20万大军全部崩溃,明英宗做了俘虏。这就是“土木之变”。
这次战役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从此,明朝开始转入衰落时期。
土木堡之变,主要责任在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王振是20万明军的指挥、统帅,但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指挥官。王振原先是皇帝朱祁镇的老师,深得皇帝尊敬与信任。王振骗取皇帝朱祁镇信任,成为掌握朝廷实权、为所欲为的太监。大权在握的王振,自私无耻的行径暴露无遗,手无缚鸡之力,却一心想像偶像朱元璋带兵作战、建功立业。王振都一点军事指挥、作战的能力都没有,瞎折腾、瞎指挥,这是明军土木堡之战全军覆盖的根本原因。
王振的自以为是,以为打战是出游,他的昏招层出,一步步葬送明军的命运。明军向大同出征,经过王振家乡蔚县,王振指挥明军向蔚县家乡走,想光宗耀祖,走了半路,又怕军队毁坏庄稼,又不去了,走远路转向居庸关回京,搞得军队疲惫不堪。离开宣府,明军快到安全地带怀来,王振不进怀来,反而命令军队在土木堡停下,丧失了明军逃命的良机。
本来在土木堡停下,也算最坏状况,只要筑好战壕,跟瓦剌也先的军队还有一战,即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灭。然而王振继续发挥他无知无能的特性,命令军队出战壕,让明军赤祼祼展示在瓦剌军队之前,毫无自卫之地。这还不够,王振还天真地相信与也先的和谈,让明军在毫无准备、毫无还手的情况下,等待屠杀。
土木堡惨剧,至此酿成恶果,明军全军覆灭。
王振为一己私到,以明朝国运、苍生为赌注,是罪魁祸首,罪该万死。
皇帝朱祁镇无比信任王振,重用宦官,培养宦官,不理朝政,不理军事,放任宦官乱政,要对土木堡之败负重要责任。
张辅等沙场老将对王振瞎指挥无动于衷,不建议、不阻止,盲从,盲目等死,也要承担次要责任。
土木堡之战,标志明朝由盛转衰,可悲可叹!不知朱元璋、朱棣等马上打天下的马上皇,是何等痛心!
宦官乱政误国,也不知教宦官读书、理政、对抗朝廷文官集团的始作俑者一一朱瞻基皇帝,心理是何等的后悔?
太监怂恿皇上上阵,说是能鼓舞军心,结果步子迈的大了不小心扯了蛋,结果把皇帝搭进去了.,石灰吟的那个那个大臣,说这那行,在立一个吧,结果瓦剌懵逼了,仔细一想,你立一个,那我就还你一个,让你一国俩皇帝,实际上是给绑匪交了赎金,人家才放的,这下好,俩皇帝,新立的叫景泰,但凡当上皇帝谁爱下去啊,放回的这个皇帝就被幽禁,七年后,景泰有病修养,被幽禁的这个皇帝趁乱,把生病的这个又给幽禁!这就是土木堡全部
关于土木堡之变的的罪魁祸首,很多人都把罪过推到了宦官王振的身上,这其实和《明史宦官传》的记载一致,不过在《明史宦官传》里面描写更为恶劣,号称“挟帝亲征”,但是这是真的吗?
从历史记载来看来看土木堡之变的重要负责人应该是明英宗,而非王振。实际上把王振说成挟持皇帝出征,或者王振极力鼓吹才使得明英宗朱祁镇出征,这都是为尊者避讳的结果,毕竟明英宗在被也先放回明朝之后,还发动了夺门之变,继续当皇帝,在修史时和私人记事的时候,总要为皇帝避讳这些错事,无疑在当时王振就是最好的靶子。明英宗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实际上已经23岁,虽然在政治上不是老练的政治家,但是从年龄上看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自己给自己做主也是可行的,明英宗自己决定御驾亲征也先,王振只不过是一个劝说者。在《明英宗实录》清楚的写到:
司礼监太监王振实劝成于内,故群臣虽合章谏止,上皆不纳。
在明英宗商议亲征的时候,当时的官员确实畏惧王振没有反对亲征的意思。但是在明英宗发布下达亲征的命令之后,吏部尚书王直带着北京衙门里的长官上书明英宗劝阻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都上书,请明英宗以大局为重,可是明英宗不听。
而且《明史宦官传》记载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还采纳太监刘恒的意见,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还在北京智化寺建设祠堂祭祀王振,祠堂的名字还叫做精忠。可见明英宗对于王振的怀念至深。如果是王振强烈要求明英宗亲征,在土木堡瞎指挥把明军搞得大败,使得明英宗被也先俘虏,在流落塞北一年多,回到北京又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囚禁七年多。如此悲惨的经历怎么可能不使得明英宗痛恨王振这个罪魁祸首,但是明英宗没有,那只能说明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确实是自己搞出了大错,怪不到别人的头上。可以说王振的劝说只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实际上是明英宗自己想要亲征。
在明代四朝元老杨士奇本人撰写的《三朝圣谕录》中对于明英宗的行为概述的很好:
至正統之末,國家承平已久,英宗生長深宮,王振不知而欲效之,遂致蒙塵之禍。
意思是说在宣德六年(1432年),明英宗的父亲朱瞻基巡视北边的边事,到达蓟州遵化,驻扎在石门,在这个时候兀良哈一万多人寇掠边关,朱瞻基带兵在喜峰口大败兀良哈人。父亲的英勇事迹总会在儿子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朱瞻基御驾亲征必定会影响朱祁镇。但是杨士奇指出国家承平日久,将士已经不是当年的百战的士兵,而且明英宗朱祁镇生长于深宫之中,根本不懂军事,也不是朱瞻基这种青少年时期就跟随朱棣北征的人,宦官王振不了解实际情况,意图让明英宗效法明宣宗,所以才有了被也先击败被俘虏的情况。
在明成祖时代,作为皇帝的朱棣就一直御驾亲征。在永乐八年(1410年)三月朱棣从北京出发征讨蒙古,大败本雅失里,在六月班师回朝,在飞云壑阿鲁台想要进攻朱棣被打的大败。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再度亲征蒙古,大败马哈木。永乐二十年(1422年),再度进攻蒙古。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两次亲征蒙古。明仁宗在位年仅九个月可以不提。在明宣宗的时代,亲征也是标配,在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在大臣的建议下朱瞻基御驾亲征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大败。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巡边,适逢兀良哈入寇,朱瞻基前去攻打兀良哈,大败兀良哈,朱瞻基还射杀三人。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巡边,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再次巡边。
皇帝亲征在永乐和宣德两朝已经是常事,到了明英宗登基,自然也会效法明宣宗和明成祖。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外明朝北京的三大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他们的最高统帅一直是明朝的皇帝,明朝的军事将领只能够成为三大营里面一部分军队的将领,这个军队体系是为了皇帝服务的,所以明英宗的御驾亲征也是必然。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4-16
说到陈翔六点半这个网剧。很受年轻人们的喜欢。每一集都是秉承着原创的理念为大家带来搞笑经典的短片。如果说是剧反而更像是个喜剧小品。但是因为都是实际场景,不同于以往的喜剧小品形式。所以一时……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老狼2023-04-16
佘诗曼凭借《延禧攻略》再度翻红,成为最受观众们喜爱的香港女演员之一,原先她低调的时候也没多少关于她的花边新闻,没想到这事业才刚迎来第二春,佘诗曼结婚了吗?没有,回应出柜跟女的走近一点说……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小新2023-04-16
钱小佳是斗鱼里的一位男主播,这位男主播长得没有多么的奶油小生,也没有多么的高大威猛帅,在主播圈子里也只能算是有点小名气的主播,按理说,名气不大的钱小佳应该收入一般,但此人却出手阔绰……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夏天2023-04-16
胡一天4年前相亲是怎么回事胡一天4年前相亲事件始末胡一天最近因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江辰一角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关于胡一天的个人资料女朋友是谁或家庭背景被深扒一遍,没想到有网友扒出了胡…… 查看全文>>
[娱乐综合]编辑:小新2023-04-16
拍摄裸戏的姜妍一脱成名,之前她在娱乐圈中几乎是查无此人的状态,现在知名度倒是好了不少,可惜仍然是激不起水花的存在,再加上之前拍摄过裸戏的缘故,怪不得她的前男友朱雨辰的妈妈不承认这个儿媳…… 查看全文>>